本周硅片价格呈现断崖式下跌,182mm跌幅接近20%,已经出现价格战迹象
据机构综合考虑20212025 年预测的全球光伏市场年均增速(20.5%),预测 20212025 年中国光伏组件产能的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 24%,对应20222025 年中国光伏组件产能应分别为296.3GW、367.4GW 455.6GW和564.9GW。而一量新项目投产,那么产能过剩在所难免。
据草根光伏粗略统计,仅在2022年,就有50余家公司宣布跨界光伏。12月27日,通威太阳能宣布182电池片报价1.07元/瓦, 210电池片报价1.06元/瓦,整体降价幅度约为20%!此外,光伏组件也在降价,从2.00元/瓦降到了1.8-1.9元/瓦,甚至有一线厂家给出了1.72元/瓦的报价。过去的2021、2022年,我国的硅料、硅片、电池片、组件端都出现了大举扩产,产能十分充沛。最狠的一次降价发生在12月23日,TCL中环和隆基绿能同时下调硅片价格,前者整体降幅22%以上,后者整体降幅超过了27%。说句比较直接的话,光伏行业前景是好,但张三、李四、王麻子、阿猫、阿狗都来搞光伏了,都来蹭热点,炒概念了,这个行业也需要适当降降温了,过去是政策引发调整,现在则是市场自身去调节了。
目前,三五互联仍处于亏损状态,股价自3元起步近3倍,市值才为31亿元。付笛生、任静说得好,洗洗更健康!。2020年10月,李春安减持3771.76万股套现34.3亿元。
所谓大企业病问题指的是公司规模扩大后,管理机构臃肿,决策或执行机制缓慢,办事拖拉,效率低下。据了解,李春安和钟宝申是连城数控的实控人,连城数控又是隆基的关联方,李被立案调查导致连城数控13.6亿定增流产,李还曾是隆基最大单一股东,现仍持有2%左右股份。只不过,略有小遗憾的是,这个纪录是由德国哈梅林太阳能研究所(ISFH)认证的,仍停留于实验室阶段,没有量产,也没有经过官方实证平台验证,没有经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的充分论证。据集邦咨询研究,预计2022年大尺寸组件(182&210)产能为512GW,占比83%;其中210产能为287GW,占比46%,同比增长16%。
但肉眼可见的是,经过最新一轮垂直一体化扩产潮,隆基无论是硅片环节,还是在组件环节对其他企业的辗压性优势已经不复存在。二、除了转换效率13次刷新纪世界纪录之外,隆基在组件尺寸技术创新方面乏善可陈,缺少创新突破点。
2013年,隆基股份时任董事长李振国和时任总经理钟宝申曾在1年内三度遭到证监会警示或处罚,涉业绩变脸、信披违规等。近期,TCL中环一反常态,主动去适应、拥抱市场,率先于10月31日下调硅片价格,进一步突显隆基反应迟缓大企业病问题。2022年8月,连城数控董事长李春安因内幕交易被证监会被立案调查,这次是实锤。钟宝申卷入信披违规风波后,李春安出事儿了,这一次是实锤,与隆基也没半毛钱关系。
据观察,隆基是所有上市公司高管信披违规频次最高的企业之一。一、与在市场上被聪明资金所抛弃反差强烈的是,不想被网友一语成谶的隆基能绿在光伏圈高光依然,尤甚过往。如今,中环率先主动做出降价措施,开始引领市场,让隆基开始处于被动。按照隆基绿能2022开盘价86.48元和21日的收盘价43.61元来看,其股价已经妥妥的腰斩,追茅即赚的投资逻辑已经行不通了。
业绩增长方面,有着210大尺寸的加持,TCL中环连续多个季度实现了营收、净利三位数以上的高增长,而隆基绿能因体量大,失去了3位数以上的营、利增速。累计套现近200亿元后,李春安淡出隆基绿能管理层,开始掌舵与隆基存在关联交易的连城数控,连城数控也在北交所上市,李振国、李春安、钟宝申三人,隆基绿能与联城数控两家公司之间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是否会造成实质性影响,显然不足以一纸通告就能彻底切割。
据集邦咨询数据统计,当前全球已有超52家组件企业产线兼容制造210尺寸产品,企业数量占比超8成。如何对30余家工厂实行高效的管理,保证生产正常推进,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对隆基管理层时刻都是考验和挑战。
套用知名财经作家吴晓波的句式来说,这特李振国,也很隆基。2022年以来,隆基先是发布隆基向晶葵户用光伏品牌,又宣布成立未来能源太空实验室,未来将向太空发射太阳能电池板,之后又在第十四界无锡新能源展上放大消息,还再上央视财经《对话》栏目,又一次官宣HJT电池转换效率达到创纪录的26.81%。反观,隆基却没有向上兼容210的生产线,陷入了选择上的被动。据李振国介绍,隆基绿能分别以26.74%、26.78%、26.81%连续三次刷新硅太阳能电池效率新纪录,这种成熟的技术和全硅片大面积的世界纪录在整个光伏技术开发历史上也是非常罕见的。隆基这种固执和自信,让其在未来大尺寸的市场竞争中失去了主动权。押注单晶路线取得成功,让隆基自信心爆棚,固执己见。
今年9月份,通威股份以较低的价格中标华润电力3GW光伏组件集采项目,该消息一经曝光,就引发了光伏市场巨震。对于以技术创新带动行业进步,这是李振国喜闻乐见的事儿,更不吝支持与赞美。
可令人生疑的是,隆基的研发投入真的那么高吗?眼尖的人发现了一个小Bug,其上半年研发投入对外宣称是36.7亿元,实际上半年研发费用却仅为4.62亿元,其余32亿元的研发支出却被计入资本化了。目前,TCL中环到2022年的硅片产能将达到140GW,通过大尺寸扩产后产能可达到180GW,隆基绿能到2022年的硅片产能为150GW。
自大、托大,缺少对行业、对市场足够的敬畏,是隆基成名后隐约可见的标签。TCL没有收购前,国企体制的中环决策冗长,在市场战略多是被隆基牵着鼻子走。
还是头顶光伏茅的光环,隆基绿能(601012)却已失去了茅的风采。与此同时,在组件端,坚持182路线的隆基绿能,不仅要面临210阵营天合光能、东方日升、阿特斯的挑战,也即将面临来自硅料巨头通威股份的冲击。据悉,210阵营中天合光能、阿特斯、东方日升,还有新进来的通威股份都建立了210兼容182的生产线,两种尺寸的组件都可以生产。这其中,隆基备受诟病的是,在单多晶路线之争胜出后,开始转向保守,躺在单晶的功劳薄上吃老本,转向战略防御。
据隆基对外宣传口径,这是中国光伏企业首次创世界纪录,代表了中国光伏走向世界,登上了世界光伏之巅。一如网友概括中环、隆基各自特点,中环不断否定自己,隆基不断否定别人。
总体上,硅片环节,TCL 中环、高景太阳能、上机数控对隆基绿能构成了挑战,组件端,天合光能等携210大尺寸优势咄咄逼人,更有通威股份携硅料成本之威重兵压境。作为隆基三剑客之一、李振国的一致行动人,李春安在隆基发展壮大过程中举足轻重,他的角色一度比董事长钟宝申还重要。
从布局氢能到推出隆基向日葵,从成立未来能源太空实验室,到TOPCon、HJT转换率13次刷新世界纪录,可以说隆基除了氢能业务零收入、向日葵品牌创意涉移花接木外,一向标榜研发投入第一的隆基总是不断创造传奇,制造惊喜。这一微妙的战略决策,显示中环在主动求变,隆基的动作明显慢半拍。
他指出,从总体上来说,与新技术推广带来的社会效益相比,隆基绿能持续聚焦科技研发,推动产业进步的决心,这个投入还是十分值得的。其中,2022年上半年隆基绿能研发投入达36.70亿元,占营业收入7.28%,占比进一步提高。此外,隆基体量扩大后,滋生的大企业病问题,也令其在未来发展中存在隐患。不可否认,隆基是A股市场上一家伟大的企业,它上市10年前市值增长逾百倍,仍是一家独大的存在。
组件迈入大功率时代,当TCL中环、天合光能率先推出210尺寸硅片组件后,隆基始终迷信182尺寸才是最好的选择。他的另一身份是李振国、李喜燕的一致行动人、隆基绿能大股东。
同时,连城数控与隆基绿能还是关联公司,两家公司存在大量的关联交易。当前,随着光伏新一轮垂直一体化扩产,硅片市场格局已由两极主导转变为多头 共驱。
与此同时,面对新一轮行业洗牌,市场竞争加剧,隆基绿能显然需要做好多手准备,正确认识自身的长板与短板,充分认清市场形势,主动调整市场战略,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将创世界纪录的转换率付诸于生产实践当中,这样才能巩固世界第一的位置,重焕光伏茅本色。当年12月,李春安以每股70元价格将所持隆基2.26亿股股份转让给高瓴资本,交易价格高达158亿元。
发布评论